不管是毕业的你,还是刚踏入校园的你,对于“学历是否重要”都有过思考。鼓吹学历无用论的人,常常会说谁不读书也成功了、谁辍学也成功了、经历比学历更重要、看学历是歧视...其实他们都错了。下面小编就和大家来谈谈,学历到底重不重要。
最近因为一档演讲节目的辩题,“学历是否重要”再一次成为网络上的热点话题。有些出人意料的是,认为学历不重要的网友竟然也占了很大一部分。
这让人联想到美国战略理论家布热津斯基的“奶头乐”理论。布热津斯基认为,世界全球化会使20%的人搭乘快车一路驰骋,80%的人会被“边缘化”。而这80%的人口与20%的人口之间的冲突将成为今后的主要问题。“奶头乐”理论,认为可以给80%的被边缘者一个“奶头”,让他们心安理得接受被抛弃的命运,以此避免与20%的精英间的冲突。
同理,那些高学历、高收入的人群,可以向处于社会底层的人宣称读书无用、学历无用、要安分守己、及时行乐,让这些“边缘化”人口安于现状,不会对精英构成挑战和威胁。
无论那些宣扬学历无用、读书无用的人,是“蠢”还是“坏”,我们都有必要戳破“学历不重要”这一谬论。这一谬论往往会换个形式或说法出现,下文将一一反驳。
读书学习,就真的那么重要吗?
鼓吹学历不重要的人,最常见的就是拿身边的人举例子。比如有一对外地夫妇,两个都是文盲,每天晚上到街旁摆烧烤,一天纯利润高达2000元,在市区买了三套房而名牌大学毕业生一出来,工资才几千块钱,谁说学历就一定重要了。他说的是不是事实?的确是事实。但他忽视的至关重要一点是,概率。他陷入了一个逻辑学上的谬论,叫幸存者偏差(Survivorship bias),他们只看到经过某种筛选而产生的结果,而没有意识到筛选的过程,因此忽略了被筛选掉的关键信息。
什么意思呢?这样的“外地夫妇”的另一个称呼叫农民工,数据显示,全国农民工总量达到2.82亿。也就是说,像这样日进千元的人,只占2.82亿人口微乎其微的一部分。如果烧烤都好赚,大家早就摆摊去了,卖烧烤发家致富的都是幸运的,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成功。那么大部分没有户口、没有学历的农民工在哪里呢?他们在烈日下的工地里,在流水线上,蜗居在城中村里。
与幸存者偏差相对的,是一个失败者偏差。比如看到新闻,某某名牌大学毕业生卖猪肉去了,或者长期陷入贫困领低保,就由此得出结论,学历有什么用。这同样是一个概率问题,没有学历的人也有成功者,但概率很低;有学历的人也有失败者,概率同样很低。以个别的案例来论证普遍问题,结论自然就错了。
